湖北通城:党员带头破陋习 乡村文明拂新风

在湖北通城县,一场由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的移风易俗实践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。从拆除“活人墓”到简办红白喜事,从整治人居环境到破除陈规陋习,6000余名党员中心户活跃在基层一线,以“头雁效应”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风。
“嫁女不是卖女!”5月,五里镇尖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双全将女婿送来的20万元彩礼原路退回,即便被调侃“寒酸”也态度坚决。
在他的影响下,村里高价彩礼现象锐减。治全村党支部书记魏伟龙则从自家婚宴“开刀”:接亲车队从10辆减至6辆,取消高端烟酒,用简朴仪式为村民树立标杆。
2025年,王双全获评“全省担当作为好支书”,成为通城移风易俗的闪亮名片。
“我是党员,肯定要听党指挥!”今年清明节期间,塘湖镇龙印村81岁老党员金明甫面对村干部动员,毫不犹豫拆除了自家“活人墓”。
54年党龄的他,不仅顶住亲友劝阻的压力,还化身政策“宣讲员”,用“节约土地资源”“反对封建迷信”的朴实道理说服村民。
在他的带动下,龙印村“活人墓”整治顺利完成,节约土地30余亩。
马港镇推垅社区的屋场会上,党员带头清理“三堆两垛”,带动60余名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;四庄乡大源村党员用“清垃圾、少污染田地,可多打200斤粮”的实在话发动群众,参与率达95%。
通过“四清四整”专项行动,今年来全县累计解决“垃圾围村”等民生难题千余个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四庄乡寺背村的蜕变是通城制度创新的缩影。该村通过“一约四会”(村规民约、红白理事会等)划定“行为红线”:宴席不超20桌、礼金限200元、丧事简化为2天3夜。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,违规者公示曝光并扣积分。今年以来,村民年均人情支出从8000元降至3000元以下,婚丧花费减少60%,厚养薄葬、邻里互助等蔚然成风。
至目前,通城党员中心户累计调解纠纷2千多起,解决诉求1千余条,推动全县拆除违规坟墓1200余座,简办红白事2300余场。
文明新风吹拂下,通城正实现从“面子美”到“里子靓”的跨越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。(刘建平 王春红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推荐阅读
- 评论
- 关注